承古开今 思行并进——翟晖谈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状态
中国山水画咫尺之间表现自然的奇诡与壮观,丰富与莫测,言说的是,心灵在山水之间的感受,审美与艺术的取向。常说艺术是寂寞之道,对于翟晖而言在寂寞之道上思与行并进。他说学艺术需要苦练外功和内功,最后是心功。所谓外功即造型能力,笔墨技巧;内功是学识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中国画主张写意,意者新音,因心造境,品与画通修心功,才能让作品有品位,有内涵。
绘画的创作态度与创作状态隐匿着画家人格自我完善的印迹。在翟晖的作品里,不仅是“技”与“道”,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对待艺术保持虚境的心态,在传统绘画技艺中寻求突破,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理解自然本质的基础上进入创作状态,而更能打动人心的也是这种笔触间自然流露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承继传统探求新意
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学习,传统山水画的继承研究是不可逾越的。翟晖继承传统精神,本着追本溯源的学术态度,整体的把握和全面的理解中国画博大的思想内涵,从浩如烟海的传统与千变万化的自然之中理出一份属于自己个人的绘画语言。
翟晖的创作取法宋元,其笔墨意趣,格调沉雄古逸,韵致深远。既有肆意畅怀的鸿篇巨制,又有细致抒怀的咫尺小品,既有北方的大山大水、雄伟磅礴,又有江南云山的秀润华滋、淡远清旷,更有自己文化的思考与人生的体验。
在翟晖看来,中国画需要一个长期的磨练、积累和消化的过程,也就是从延续传统到深入生活再进入创作。中国画非常讲究脉络,不可能抛开前人不学,完全靠自己铺开一条路。当然,学习传统因人而异,因为每人对传统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就自己而言,学习传统首先抓经典,因为中国传统绘画历史悠久,在浩瀚的艺术海洋里经典太多了,应该选择自己兴趣或感觉相吻合的作品去临摹,去研读。
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一定要有传承意识,不仅学习传统既要有重点,又要广泛涉猎,还要充分表达所追求的思想境界。那么,学习传统什么?翟晖指出,大家都知道临摹古人学其笔墨,追求古人的意境。但这里还有一些差异,有些人则重技法,有些人则重意境,但他更注重领悟古人创作时的状态,包括生活的状态,这,才能更充分地体会古人作品深层的含义。。
纵览历代绘画大家,因其出身、身份不一样,性情不一样,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因此,在其绘画中都有与众不同的生活领悟,即使同一类题材,创作出的作品也就风格各异。因此,揣摩古人创作状态就要把对中国画的认知理解放在整体文化背景下,古人创作是什么样状态,我们今天又是什么样的状态?这样,就能找到共同的,然后把有益的东西提取出来,而不是照搬,此为古为今用。
翟晖强调,学习古人不是重复,也不是照抄,主要是从中能得到某些启示,也即是在无形理念中参悟古人的品味、格调与境界,不要老是盯着有形的东西,那样只会在表面上有点古人的面貌,而失去了内在的精神境界,因为今天的我们没有那种生活感受,没有那种生活状态,画作里就毫无生气。
生活在当下,我们所处的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自然而然的会对我们的心态和创作体验产生影响。所以今天中国画就绕不开“传承与当代”、“雅与俗”的问题。作为画家,一定要把握时代,表现出属于当今社会的元素,要有时代气息。
在这样思索、沉淀的过程里,翟晖逐渐明晰,每个画家都想形成自已的风格,但风格不是设计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另外,风格不是表象,重在内涵,且自己可控。因此画家有多深的艺术理念,多强的表现能力,作品就和别人不一样。初学者不必要为了哪一种风格,把一些主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给掩饰掉,刻意去为一种风格。画家的艺术素养决定自己独特的风格,笔墨经验决定画家作品最终的品质,无论如何追求最终应达到自然流露的状态方显真情。
山水画是寂寞之道,既能画之有理,又能表达自我艺术风格,翟晖从平凡亦或奇异的山水物象中体会玄妙意趣,并在创作中将其表达出来。这是他长期以来对绘画创作的虔诚之心和认真态度在笔下的自然流淌。
山川无言神遇迹化
中国画离不开写生。从传统入手就有涉及写生,画家怎么样体会生活,如何把生活物象变成笔墨并转化到纸上,探索并建立自己的语言样式,是每个当代山水画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翟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很好地回答了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他指出,关于写生的观念古时已经存在,唐代的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代石涛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近代傅抱石主张“从学习中国山水画,到真山真水中去体察自然的风貌”……可见历代画家都进行了各种思考与探索。
翟晖指出,写生方式千差万别,这需要一个过程训练,通过写生生活积累多了,才有可能把现实的东西变成笔墨语言。所谓“山形面面观,山形步步移”,由于观察景物距离、角度的不同,不但使观察到的景物本身产生变化,同时也使景物之间的关系产生变化,因此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景物之间的关系多作观察,使我们在观察能力、分析和认识能力及表现景物的笔墨造型能力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仅仅是要重视大自然的景物选取,更强调画家对所观景物的体悟和思想感情,通过写生回来创作,脑子里的大量素材以及印象,就会在笔端上自然流露出来,此时的作品有血有肉,因此说,不经常写生,笔墨再好,作品缺少生动鲜活之气。
“山水画写生要善于借鉴和吸收传统之营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笔墨精神与时代的结合。”翟晖强调,总结前人的经验,通过当代观念来整合、提炼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以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实现山水画从传统语境进入当代语境的转换。
从《春山烟岚》《松壑泉清》等作品中可以看到,翟晖以继承传统笔墨技法为基础,借古开今,他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更为宽泛,在表现形式、审美特征等方面也与传统水墨存在着明显差异。
翟晖钟情于写生,面对神秀造化,他常怀有敬畏之心,谦卑之态,而非用现有的程式去套画自然。在传统的中国画发展脉络中,他对山水画的写生表达非常的丰富,用足迹丈量中华大地,几十年间进行了万里的山水写生,看遍了三山五岳,真正做到了万千丘壑了然于心胸,表达了源于大自然且契合自我精神的意趣。
超然象外意境营造
王维认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山水画的意境主张以意为主,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
正是以此为理念,翟晖山水画创作师法自然,融会贯通,在自然中求法则,努力寻求人和自然、自然与精神的共鸣,从写实到写意形成了自家独特的山水语境。他的画或层峦叠嶂、幽涧深谷,或飞瀑奔流、万木竞秀,或山村烟岚、农家小屋,或人勤春早、秋色迷人,无不让人感觉到中国画特有那种元气淋漓和率意酣畅,他把前人之精华,时代之风采,沉淀于笔墨,挥写于画面,呈现出一种从自然、从现实生活中审美提炼的“意”,一种朴茂中见灵秀之“意”。
“意境是画家作品的核心与灵魂,其格调和品位都是通过意境来定位的,画家笔墨语言都是为其服务的。”翟晖说,“学习中国画传统不要拘泥于表象,要看背后才知全貌。比如写生不是一天画了几张画,要看从大自然状态里感受到什么,并把这些感受一点一点地渗化到血液里。中国山水画不是讲究构图如何,也不是笔墨到位情况,其意境才是最后要旨。当然笔墨语言好,笔墨质量高,表现力强,那就更完美了。”
翟晖坦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一些画家沉不下去,画作较为浮浅,自然难以打造出较好的意境来,或意境打造的不到位,也即是作品想说的话表现不出来,能表现出来的又不是想说的话,此为断层。创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认识生活、表现生活、表现自我个性的审美创造历程,画家应该把自然地精神观照和深入体悟放在首位,并达到心领神会互融,发于毫端而至传神,最终达到“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
对于山水的创作,写的是情,画的是意,是走进大自然中的真实情感。作为画家深入真山真水,画作重在吐出来的气息。画家想追求哪种感觉,就往哪种感觉上去努力,没必要顾及风格或者笔墨与用线。他认为创作时的一招一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追求的感觉与意趣。
古人云“借古以开今”,即质沿古意,文变今情。因此,翟晖继承古代的传统,善于捕捉自己在瞬间中对自然的印象,而且,这种意象源于心灵对自然的洞察和体验,是画家在自然中的吮吸的结果,是将自己的思想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切身体验的凝聚与结晶。
中国山水画写意是画家对中国画笔墨精神的悟化,是抒写情怀的真情流露,是赓续传统文脉的创作,绘画不难于写形,而是难于意境高华的追求。整体看翟晖的画作,苍浑清润的画面,厚劲灵动的笔墨,草木华滋的博大气象,都是一种精神的印迹,寄托着画家的情思与理想,漾溢着一种鲜活与清新的诗意。
从孜孜追求绘画的懵懂少年到当今画坛的佼佼者,画家翟晖通过几十年对山水的研画,刻苦追求笔墨之奥妙、意境之内涵,其中既浸润着画家的妙悟灵心,又浸透了他的蒙养之功。他的写意山水作品,源于传承,勇于突破,最终实现了物与象,情、景与境的“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他高远的艺术态度,并以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追求,尽显艺术才情。
艺术简介
翟晖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画市场报》艺术顾问
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专职画家
作品欣赏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