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媒体 >

杨永安追随梁树年先生 师承真传

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 编辑:木子 时间:2021-11-27
导读: 70年代中期,杨永安在北京大学南侧长征饭庄内看到梁树年先生一幅丈二大画《松青柏翠图》,那挺立的苍松,虬曲的古柏,气势逼人,不禁为之一怔。杨永安驻足良久,竟是看呆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梁先生,拜他为师,学画山水。说来也巧,刚好梁先生的内弟

70年代中期,杨永安在北京大学南侧长征饭庄内看到梁树年先生一幅丈二大画《松青柏翠图》,那挺立的苍松,虬曲的古柏,气势逼人,不禁为之一怔。杨永安驻足良久,竟是看呆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梁先生,拜他为师,学画山水。说来也巧,刚好梁先生的内弟徐岳宾住在清河四队。他早年与梁树年、郭传璋一道拜北京名家祁井西学画。他家藏有梁树年三张作品,杨永安如视珍宝,借来一一临仿。他深感自己功力不足,先后在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进修四年,学习传统绘画。

1992年4月,经徐岳宾先生引见,杨永安带上了12幅中国画作品到梁老先生府上求教。梁老一一看过,夸杨永安有画画的灵气,并在杨永安印谱的扉页上题字:“方寸之中有大块文章,永安篆刻家勉之。”兴致之余,梁老信手画了一幅减笔松石图。梁老边画边讲,口传身授。一个月后,1992年5月29日,杨永安再次登门,执弟子之礼,向老师三鞠躬,正式拜师。随后,梁老欣然命笔,画了一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图。那年,梁老81岁了,杨永安43岁,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

杨永安与恩师梁树年先生

梁树年先生早年师承祁井西,后转道大风堂,为张大千先生入室弟子。其山水画最初专攻北宗马夏一路,功底十分扎实,后偏爱黄公望,王蒙以至石涛、石谿诸家,画风兼有南北之长。70年代,壮游黄山、漓江、三峡,风格为之一变,气势雄浑,笔墨苍润。梁先生以黄山云烟名世,尤以松树最为人称道。所作黄山奇松如奔龙走虺,云海之中或隐或现,令人拍案叫绝,故有“树年松”之谓。梁老画松,早期多作全景构图,着意云烟变幻,实显山川气势。“散花坞外白云开,万壑松风涛涌来。”(梁树年题黄山清凉台诗1972年)“人谓黄山松是神,我谓黄山云是魂。黄山是我师和友,取神取魂不取真。”(题画黄山1972年)这些题画诗是梁老黄山松云的形象写照和审美追求。此期的《李白诗意》,《黄山天都峰》等作品以云山为主,松树三景,随意皴染,简约疏远。

80年代以后,逐渐过渡到以苍松为主景,所绘深山问道、松荫客话、松涛雅集、听涛入静、诸多画题,人在景中,景在画中,诗情画意,意境隽永。更有以松为主体的特写式大幅画作,如《黄山黑虎松》(1983年)、《松石图》、《松竹图》(1987年)、《山高水远,柏翠松青》几乎完全以松柏为描写对象,富有象征意义。“百尺竿头半九十,桑榆怕听晚秋蝉。柴门紧闭无寂寞,独有长松伴岁寒。”梁树年诗《退休后闲居有感》(2000年)“苍松古柏倚相亲,同处荒寒野水滨。最是春秋不变色,凌霜傲雪翠更新。”(梁树年2001年12月题自画松柏图豆村九十)这些诗句是画家的人生写照,也是美好的精神寄托,透露出深厚的传统人文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柏一直是坚贞、正直、高洁、伟岸的精神象征。“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矣。”(《论语·子罕》)以松柏凌霜傲雪比喻人的高洁品质。梁树年先生爱松,画松,一生以松柏为旨趣,喻志、抒情,留有大量诗作和画作,成为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

杨永安在梁先生晚年追随他学画松柏,是莫大的幸福和难结的奇缘。从最初观看梁老《松青柏翠图》到第一次与梁老见面、拜师,都是以松柏结缘。杨永安向梁老学画,应该说起于画松,也成于画松。

杨永安与启功先生

1996年8月29日,与何海霞先生、梁树年先生合影

学习传统中国画,不外因创,即继承和创造两个重要话题。在这方面,梁老传授给弟子两件法宝:一是深师古人;二是广师造化。对于师古人(包括今人),怎样才能做到“深师”?古人讲:“道成而上,艺成而下。”然而道艺不可分离,从艺入手,以道为归。杨永安学画,始于画松,从松枝、松干入手。梁老说:“画松难于画干,松的精神多在于干。松干如龙,柏干如绳。要画出松柏的精神必须要有松柏的奇古气概。”梁老边教边做示范。对于老师的课徒画稿,杨永安格外珍惜,每次回来都认真临写。尔后,梁老结合杨永安的作业,又传授章法布局,写诗填词、平仄对仗、题款押印以至立意构思。梁老常说光学古人的笔墨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师迹又师心,注意学习古人的意境和构思。对于杨永安的习作,梁老都有点评,优秀的作品题款,题诗,以兹鼓励。多年下来,杨永安由近及远,临写大量今人,古人作品,掌握了山水画的基本套路,笔墨技巧也一步步得到了提高。

对于广师造化,梁老始终坚持饱游饫看式的传统观察创作方法。在注意物性、物理、物态的同时,更重视物之性情、灵性、精神,通过内心体验,以达情景交融、物神相通之境界。“写生要写魂,得魂胜得真。物我相沆瀣,下笔如有神。”这首诗是梁老写生观的高度形象概括。梁老还以80多岁的高龄,外出写生,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影响着弟子们。1992年秋,杨永安陪梁老到京北黑山寨写生,那里有一棵千年古松。到了现场,杨永安又是速写又是拍照,忙个不停。可梁老半天不动,静观默察,归来一气呵成,写就了那幅《黑山寨奇松》。上题“京北黑山寨丛山中古寺院内有奇松,壬申秋月同友前往写生,龙蛇蟠曲无从下笔,归来臆造写之成幅。”可永安迟迟不敢动笔。后来,杨永安两次跑黑山寨,学着梁老的样子,静观默察,于2000年完成了《盘龙古松》巨幅。梁老称赞杨永安有胆量,写出了盘龙古松的奇姿和气势。随后又在画上补石、点苔、改水。杨永安兴奋地说,这是恩师给我最好的千年礼物。梁老黑山寨画松的故事道出了先生写生创作的秘诀。“饱游饫看”式的观察方法实则缩短以至取消了写生与创作的距离。或直接对景创作,或过后离景忆写,这种传统的观察创作方法从一开始就印在杨永安的脑海中并对后来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99年6月10日,与梁树年先生、田世光先生、刘力上先生合影

梁树年先生重视山水画临摹、写生、创作三个环节的关联互动,主张借“临摹与读画”以学古(即因),承“写生与创作”(即创)以开今。通过学古达于开今的目的。写生是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是通过创作的必由之路。创作是写生的提炼和升华,同时,又是师古人,师造化的试金石,通过实践寻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实际上在整个学画的过程中,临摹、写生、创作三者是循环往复不断交互进行的。在老师的引领和启发下,杨永安逐渐明白了这些道理,并且从一开始就注意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互动关系。大体来说,杨永安在90年代以前,以临仿为主,兼及写生创作,注意三者的关联贯通;90年代后期至今,以写生、创作为主,兼及临仿。整体看杨杨永安临仿、写生、创作是交叉进行的,从临仿到写生到创作没有截然的界限,所不同的是前后两个阶段各有侧重。前段学中创,重点在学;后段创中学,重点在创。

杨永安追随梁树年先生学画,虔诚、执著,有一颗赤子之心。老师亦爱徒如子,无论是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一一传授。杨永安学得像,也学得活。能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能从微观入手,从一笔一画做起,进行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记录老师传授要点,而且主要研究老师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学习借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杨永安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学画之路。

杨永安学画老师的黄山云海图,以宏大的构图,表现黄山烟云变幻,颇得老师的好评:“此幅黄山云海图以形象论,云山掩映,浑然一体,有静有动,颇得自然之趣;以画法论,有笔有墨而不显露笔痕,得自然之妙,堪称佳作耳。癸酉仲秋豆村梁树年。”

杨永安学习画坛前辈张大千、恩师梁树年以古代文人林泉雅集、松荫闲话、野渡独钓,月下行吟等为题的画作,努力营造一种超然的桃源气氛。追求一种恬适、高远的意境,寄托一个现代人重返自然的美好理想。

杨永安恩师梁树年作品欣赏:

杨永安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木子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