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待凌云道始高——画家杨永安侧记
杨永安,1949年10月26日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儿时受父亲一点蒙学影响,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他的最大理想是将来当一名画家。他在中学读书时,文化课和美术课成绩都非常优秀。然而“文革”却断送了他报考美术学院的梦想。1968年,他不得不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白天在地里干繁重的农活;中午在田间地头写生画画;晚上回家挑灯夜读书、写字。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杨永安的意志,坚定了他学画、当画家的决心。从那时起,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说,他至今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和年轻时画画的理想追求是有直接关系的。
青年时代的杨永安,奋发上进,劳动生产,文化宣传,样样工作都抢在前头,干的出色。他说:“人活着,不管干什么,都应该有一种精神追求,越是在艰苦的环境下,越要有独立向上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上经》)他以古人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从普通社员,到生产队长、村主任,再到副乡长、乡长,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
杨永安在担任北京市海淀区东升乡政府乡长期间,勤政笔耕两不误,人称“乡长画家”。他认为“世上植物千姿百态,但没有哪一种在神韵和精神内涵上能够超松越柏。松柏汲取大自然的灵气,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松柏啸霜傲雪、英姿伟岸,是历史沧桑巨变的见证。”因此,他主攻松柏山水。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杨永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对松柏的研究终得艺法之源,使松柏的内涵精神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承传古人写松之法,另创鲜明的个人语言,并以其端庄而浑厚的绘画作品,诠释着苍松翠柏与当下的精神内在的并合。其作品构图严谨,意境深远,追求博大而宁静,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杨永安与恩师梁树年先生
杨永安追随梁树年先生学画,虔诚、执著,有一颗赤子之心。老师亦爱徒如子,无论是题材、画意,还是笔墨、题款,都毫无保留一一传授。杨永安学得像,也学得活。能从宏观着眼,注意把握大局。又能从微观入手,从一笔一画做起,进行精微描摹。他学习有心,不但记录老师传授要点,而且主要研究老师的画路、画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有针对地学习借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杨永安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学画之路。他的多幅作品被中央党校、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以及国内外政商界名流收藏。
杨永安对松柏精神,对松树的风格有特殊的理解。他说,我最喜欢松树的精神,它在最贫瘠的山石缝中,而且经历风霜雨雪,四时不变色,始终保持翠绿的颜色。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越是在艰苦环境下成长,越能成才,像松一样顽强。世间万物,我独钟情于松柏,是因为它质地坚韧,笑霜傲雪的精神和气概。在多年研究松柏题材的创作中,这种精神潜移默化濡染改造我的精神世界。
杨永安与启功先生
1996年8月29日,与何海霞先生、梁树年先生合影
1999年6月10日,与梁树年先生、田世光先生、刘力上先生合影
在杨永安眼里,松树柏树或高洁伟岸或虬曲盘枝,都有着令人敬仰的气质。它们自然天成,朴实无华,适于用“骨法用笔,气韵生动”传统的中国画来表现。杨永安对松柏精神内涵的向往和对笔墨语言的追求,是从本质上理解梁老爱松、写松、画松的真正含义。为此,杨永安决心继承老师的遗愿,以松柏为主题,谱写“松青柏翠”的新篇章,以优秀的作品致敬新时代!
杨永安恩师梁树年作品欣赏:
杨永安作品欣赏: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