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住着一颗童心——隋在作品评析
隋在 独立艺术家,现居北京。作品题材广泛,以古典人物为主,兼及人物、山水与书法,尤以人物见长,用笔酣畅,浓淡相宜,燥润相生,以白当黑,逸笔草草,勾勒出一种恬淡怡人的平静,闲适的欢愉,童年的快乐和生活的恬静,让人在似有似无中体会一种生活深意。
每个人都住着一颗童心
——隋在作品评析
文/尧小锋
物质生活的提高,必然助推精神方面的需求。艺术品作为人类精神的凝结,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理想选择。艺术品也有好坏,有档次层级之分,就像人的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分一样。当今艺术品市场比较繁荣,艺术门类众多,很多艺术家打着各种幌子来彰显自己的艺术作品,以观念说事者有之;标榜开宗立派者有之;把艺术当做花哨表演者有之;戕害自己和别人身体并以之为艺术者有之;林林种种。目的就是标新立异,以图吸引眼球,换取市场的青睐。不仅误导了不少喜好艺术收藏的人士,更搞乱了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其实,艺术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当然需要有生活的气息,生活的最高追求是健康快乐,那么艺术的最高追求亦然。以此标尺来评价艺术品就不会被不良居心者所唬弄。这里,我推荐一位80后年轻艺术家隋在,或许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怎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艺术家 隋牟先生
隋在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名的书画家隋牟先生,近年很受市场欢迎。按一般人理解,子承父业,继承父亲作品的风格,稍加区别,就足以获得市场认可,也不是一件难事。隋在没有,他把自己的画风定位在儿童情趣上,从风格上来说,与其父亲迥异。但是,并不是说隋在有意不接受父亲的影响,用他的话说,父亲从小画画,走上成功的职业书画家的路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的艰辛非常人所能承受。父亲之所以成功了,不仅说明他的画被人认可了,也在于父亲身上很多可贵品质、修身处世的行为感化了人们。我受父亲的影响主要在后者,因为画风作为一种外相,是相对容易学的,而个人的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得用毕生的经历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去践行。绘画是我的主要修行方式。
于是,他选择了把儿童的趣事作为自己的传达渠道。他说,自己从小很淘气,儿童时期很多有趣的事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而儿童时期的天性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谁能把儿童时候的天性维护好、发展好,是受用一辈子的,大多成功人士都是坚持、强化、壮大儿童时的天性而获得成功的,事业如此,快乐也一样,事业成功是一种快乐;回味童年是一种快乐;而挥洒童心更是一种由衷的快乐。联想到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很多人物质丰富了、社会活动多了,却找不到快乐。究其原因,就是丢失了天性,失去了童心,被纷繁芜杂的事物所拘役而没有很好方法为自己松绑。隋在的儿童画正是把握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痛处,用简约、隽永的画面,帮助人们找到丢失的童趣和天真,得到的不仅是一种温馨的慰藉,更是一付付清凉的药。
隋在的儿童画,不单有儿童情趣的画面再现,也有他作为成年人,把儿童作为一种外相,诉诸得更多的是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进而以禅意的方式表达,对人本真的追求,对虚华的扬弃,即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因此,我们看他的画作,大多是他在生活中的有感而发,过年时,可以看到一群着童装的儿童在放鞭炮、溜钢圈,天真情趣跃然纸上;赴茶乡写生时,可以看到一个穿长袍的儿童在完成茶叶制作的十几道工序,成人工作儿童化的情趣对比,生动活泼。在他作品的画面中,还能看到,一个儿童孤身坐在水边、在松下,体味“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情怀;也有一个儿童扛着扫把对着近石,眺望远山,他题款为“视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还有一个似老似童的人林水烹茶,看群雁纷飞,他题款为“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偶尔他还会把一些动物画的童趣十足,甚至山水、树木、花草等等,都童意盎然。儿童在隋在的心中和笔下,不仅仅是天真活泼的体现,更寄托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思考,不管是轻松还是沉重的话题,通过他的简约表达,显得在这个世界原来可以让人活得那么年轻、那么活泼、那么自适惬意。
艺术作品把简易的东西复杂化很难,例如一些工笔画、写实画,把人物的一缕缕头发都根根毕现,一道道皱纹都条条复活;艺术作品把复杂的东西简易化则难上加难,例如把毕生坎坷阅历通过简单几个物象就传达淋漓尽致,撼人心魄,例如八大山人,一个八哥、几丛枯荷,就精炼表达了自己“画点无多泪点多”的人生痛楚,影响深远。隋在虽然很年轻,却有大抱负。现代人焦躁、为物所累、缺乏诚信等等,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方能奏效,有作为的艺术家当然责无旁贷。隋在创作时综合了自己各方面的学养积淀,把画面处理得简约而又意蕴悠远,意味无穷。大学学摄影专业的特长,摄影以小见大等诸多构图方法;对明代大画家陈洪绶等先人简练笔墨的继承;多年对景写生练就的高度画面提炼能力;浸淫在父亲营造的养正堂的佛意禅境等等,练就了其将复杂的思想用简洁的画面来传达的本领。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找到了解决现代人出现的社会问题的关键要素——缺乏本心、丧失天性。他的表达方式不像很多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往往陷入谴责别人,而宽恕自己的怪圈。当今一些艺术家也如此,下笔浮躁、作品粗鄙、邀名猎利、标榜自己等等,皆是此种症状。隋在秉承了我们传统文化的核心:正人先正己,他把艺术当做自己的修行方式,进而运用画风、笔墨、意蕴等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别人,有益于社会。或许他创作初衷并没有考虑到要让自己的艺术作品承担起解决如此重大的社会问题的职责,但是由于他秉承了修身的做人和创作理念,一如他父亲隋牟先生一样,将自己的作品有效地和解决社会问题链接了,正如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更是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根本之道。
修身的目标是复归本心,不忘初心,这也是一个人能否真正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关键。老子在《道德经》中三次提到了“婴儿”:“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又在第五十五章提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里赤子和婴儿其实是一个概念。在《道德经》中,他还反复教导人们,“物壮则老”。这里,老子是用婴儿或赤子来类比道。婴儿的生命力是最旺盛的,其未来是远大且无可限量的,因为尽管婴儿柔嫩纯朴,但本真尽在,元阳未失,所以“毒虫不蛰,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童心即道,童心既然如此重要,缘何很多人把她丢失了,主要在于世人多为外相所迷,为外物所役。其实童心与本心不必外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住着一颗童心。就像隋在一样,以童心看世界,用童语绘人生,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多看看隋在的画,或许找到她,会简单许多。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