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解读李津《骨与肉》之二 | 展览将延期至2019年6月2日

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 编辑:haidong 时间:2019-05-14
导读: 李津个展《骨与肉》 展览将延期至2019年6月2日 LI JIN SOLO EXHIBITION FLESH AND BONE WILL BE EXTENDED TO JUNE 2ND, 2019 李津受到了梵高(1853-1890 年)和高更(1848-1903 年)在现代文明之外寻求真实存在的启发,于1984年到西藏大学艺术系出任援藏教师。他

李津个展《骨与肉》

  展览将延期至2019年6月2日

  LI JIN SOLO EXHIBITION

  "FLESH AND BONE"

  WILL BE EXTENDED TO

  JUNE 2ND, 2019

  李津受到了梵高(1853-1890 年)和高更(1848-1903 年)在现代文明之外寻求真实存在的启发,于1984年到西藏大学艺术系出任援藏教师。他8月抵达拉萨,第一次将家乡的安全感和舒适圈抛诸脑后,猛然发现自己面对着难以理解的风俗习惯和政治问题,以及和天津截然不同的内陆多元文化。他畅游于牧区,沐浴着阳光,不断地接近天,在与所有生态的亲密接触中获得全新的体验。作为一名原始主义者,他将自己变成了蓄浓须、喜食肉的“原始人”。

  The Tibet Series IX: Yak and Tibetan Woman

  西藏组画之九:耗牛与藏女

  198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48 x 43.5 cm

  The Tibet Series X: Joyful Dancers 西藏组画之十:欢乐的舞者

  198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48.5 x 44 cm

  Li Jin in Tibet 李津于西藏

  《西藏组画》展现了李津在艺术上的自我放逐:他必须创造一种新的绘画语言,来表达他对西藏“荒野”的体验。与当时大多数其他西藏主题的艺术作品不同,也不同于李津早期的水粉画,该系列淡化了西藏的民族特色。牦牛和牧民在画中仅依稀可辨,似鱼和似脸的图腾更让人想起马蒂斯(1869-1954 年)、毕加索(1881-1973 年)、汉代画像砖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The Tibet Series IV 西藏组画之四

  198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48 x 43 cm

  Yak Head 藏牛头

  198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67.7 x 81.5 cm

  Li Jin in Tibet 李津于西藏

  李津解构并灵活运用水墨画的元素,将墨色与土赭色混合,用水墨渲染线条,构成几乎没有空间和比例感的抽象画面。这些作品脱离了文化和历史参照,以一种强大的原始生命力,消除了人和动物之间的区别,更消磨了艺术家自身的主体性。

  The Tibet Series I 西藏组画之一

  198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49 x 43.5 cm

  李津个展《骨与肉》作品空间图, 2019 | INK studio 墨斋画廊

  《西藏组画》在1985 年入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武汉“中国画新作邀请展”之后,著名的《江苏画报》1986 年6 月版上对李津的西藏作品刊登了长达三页的报道。该期画报包括李小山(生于1957 年)一年前在同一期刊上发表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引起的持续回响。李小山一文对当时几位知名艺术大师尖锐的驳斥饱受争议,最后以“我们眼前悄悄地展开的艺术革新运动的领导者”稍微乐观的愿望结尾。《江苏画报》的编辑们也许以《西藏组画》回应了李小山的评论。

  《江苏画刊》1986年7月版

  《江苏画刊》1986年7月版

  TRANSFIGURATIONS 化身

  《化身》系列创作于1990 年代初,李津第二、三次旅居拉萨期间,及紧随其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结合了李津对当地喇嘛的印象和佛教视觉文化中对愤怒神灵和罗汉的描绘,尤其体现了僧侣画家贯休(832-912 年)一派的影响。罗汉长期以来引发着中国画中对于身体怪诞性的探索,包括对其扭曲的皮肉和畸形的头部的描绘。

  Arhat attributed to Guanxiu 贯休笔下的罗汉形象

  Chan 禅

  1993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37 x 69 cm

  李津个展《骨与肉》作品空间图, 2019 | INK studio 墨斋画廊

  李津在墙上作画,以极富表现性的笔触、水墨渗透和滴落等不可控效果,在造型过程之中同时化解和模糊造型。这些人物唤起冥想的宁静、不适、痛苦等各种各样的微妙情感和精神状态。在《头陀》和《佛影》三联画中,水墨和色彩的晕染和重叠,仿佛骨骼和皮肉的结构关系,又暗示着肉体的消解和升华。这些绘画在无形、有形、与化形之间的辗转,体现了李津作为中国水墨画家的自我概念与西藏文化和艺术的“他者”之间复杂的交涉。

  Black-Robed Disciple 黑衣头陀

  1992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36.8 x 69 cm

  李津个展《骨与肉》作品空间图, 2019 | INK studio 墨斋画廊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交涉是在媒介和绘画语言层面展开的。李津以拓印和盖印的形式,融合了玛尼石、佛像石刻和木经块。在《禅语》中,一个小佛像的拓印将形体封印,免于其完全溶解在周围的晕染中。

  Words of Awakening 禅语

  199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40 x 70 cm

  Words of Awakening (Detail) 禅语(局部)

  1994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40 x 70 cm

  拓印和盖印占据《佛印:跳神》和《佛印:骷髅》的画面,创造了一个密集的网络,人物仿佛从中挣扎浮现而出。系列最后两张指画作品《佛印》,则将佛经版印和李津自己的手印完全融入到真人大小的人物画中:这也许达成了一种“自我”和“他者”的相互融合。

  Imprints: Tibetan Ritual Theater 佛印系列:跳神

  1993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36.5 x 68.7 cm

  Imprints: Skeleton 佛印系列:骷髅

  1993 | Ink and color on paper 纸本水墨设色 | 136 x 68.5 cm

  Imprints: Dance 佛印:舞

  1993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174.6 x 92.7 cm

  Imprints: Obeisance 佛印:拜

  1993 | Ink on paper 纸本水墨 | 174.6 x 92.7 cm

  关于艺术家

  李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2013年获得“AAC艺术中国”(2012)年度水墨艺术家奖。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选为2013年度艺术家。曾在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都会美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关于策展人

  杨浚承(1982年生于香港)是独立艺术史学者和策展人。他和林似竹博士共同策划过泰祥洲、魏立刚和杨诘苍的个展,并在筹备李津2016年个展“自在”时和艺术家有过紧密合作。他独立策划的多媒介群展“影窟”以一系列佛龛形式展示,探索物质世界的灵性和神性,复原图象被现代审美所压抑的更多维度。

  关于墨斋画廊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每年举办三到四个展览,合作艺术家包括冰逸、戴光郁,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责任编辑:haidong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