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关注 > 媒体 >

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行走的七月——在地生长:跨媒介的时空褶皱

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 编辑:木子 时间:2025-07-07
导读: 七月五日,上海 YOUNG 美术馆将迎来一场特别的展览——《行走的七月|在地生长:跨媒介的时空褶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

组织委员会

顾问:焦兴涛

主任:王朝刚

委员:韦芳 、唐勇、李群、熊莉钧、耿德法、刘彦瑢

学术委员会

主任:庞茂琨

委员:王朝刚、韦嘉、张杰、何桂彦、惠书文、钟飙、龚吉伟、杨北辰

策展人

何桂彦、惠书文

展览执行

赵文悦、周杰、罗乐、龚吉伟、余虹燕、陈昱辰、王国斌、胡佳语、张滢

主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

上海YOUNG美术馆

协办单位

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松江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开幕时间

2025年7月5日 16:00

展览时间

2025年7月5日——8月4日

展览地址

YOUNG美术馆(总馆)

上海市松江区三新北路900弄910号

罗中立 庞茂琨 焦兴涛 王朝刚 韦 嘉

张 杰 翁凯旋 唐 勇 熊莉钧 刘彦瑢

耿德法 钟 飙 李占洋 龚吉伟 杨北辰

罗 乐 周 杰 罗 丹 臧 亮 赵文悦

毛艳阳 张 翔

安 琪 郭思汐 胡龄兮 胡宇萱 蒋佳霖

李典淳 李鑫颖 李沚芪 林俊凌 刘相池

刘钰萱 明 朗 欧芫庆 孙浩宸 李佳雨

李若初 朱怡榕 金 锐 邹承哲 郑 爽

周雨萌 高天骏 李奥运 赵琦睿 唐明雨

滕金昕 汪雨欣 罗 妙 魏昕怡 易乔妍

徐堂林 叶 琪 竺泽君 黄琳珺 钟澳雪

邓莹霜 刘皎磊 向芯逸

从六月到七月:时空褶皱中的在地生长

七月五日,上海 YOUNG 美术馆将迎来一场特别的展览——《行走的七月|在地生长:跨媒介的时空褶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

四川美术学院,以其广为人知的年度毕业季品牌“开放的六月” 蜚声艺坛,七月,我们将邀请川美师生作品至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松江。YOUNG 美术馆以“行走的七月”为名,开启馆校展览品牌合作的篇章。七月的热浪中,川渝的厚重与江南的灵动在此交融, 共同探寻艺术在流动时空中的根系与新生。

“开放的六月” 象征着川美学子艺术能量的集中绽放与面向公众的敞开。 而“行走的七月”,如一次跨地域的文化延伸与艺术对话——“行走” 意味着携带本土基因的远行与交流, 在流动中刻下足迹;“七月”呼应着生长的盛夏,象征着在另一场域中汲取养分、 持续萌发的生命力。“在地生长” 强调艺术创作深植于具体土壤的自觉,无论根系源自何方,都需要在当下的“此地” 真诚感知。 展览核心意象“时空褶皱”,更精妙地描绘了时间与空间如同织物般被折叠而又无始无终的状态,不同地域的印记、过往与当下的回响,在褶皱的深处交织碰撞,最终通过“跨媒介” 的表达被层层铺展,从而展现生命与艺术在复杂时空维度中生长的壮阔图景。

本次展览聚焦于架上绘画、雕塑和版画、影像等艺术媒介,并通过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观念表达为“时空褶皱” 注入更加深刻的生命思考。展览中,“跨媒介”的思维并未因聚焦既定形式而削弱,反而在思想的碰撞中更加凸显。 当观众驻足凝视, 这些被“折叠” 的时空便缓缓展开,释放出细腻而深邃的叙事情状。

从“开放的六月”到“行走的七月”,这不仅是时间的推移,更是艺术能量从集中释放到跨界行走的拓展。川美师生以画笔、刻刀和塑泥、影像为犁铧,深耕于“时空褶皱”的沃野。他们用架上绘画的层理、雕塑的体量、版画的叠印、数字影像的多元化,向我们展示:真正的“在地生长”,是带着故土的记忆与温度勇敢行走,是在异乡的土壤中依然能敏锐感知、深情扎根。拥抱流动中的空间碰撞与融合时,在时空交错的“褶皱” 深处,催生出最坚韧的艺术生命。这些褶皱将在心灵深处重新舒展,并提醒我们:生命与艺术,始终在行走中寻找扎根之地,在时空无尽的折叠与展开之间,完成其生生不息的壮丽生长。

——惠书文

“行走的七月|在地生长:跨媒介的时空褶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在YOUNG美术馆开幕,松江副区长叶文娣与各级领导、媒体出席活动,共同探讨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

主持人(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开场

今天,YOUNG美术馆迎来一场特别的展览——《行走的七月|在地生长:跨媒介的时空褶皱》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本次展览由四川美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和上海YOUNG美术馆馆长惠书文联合策展,包含参展教师23位,参展学生38位,共展出109件/组作品。这次联展如同一颗深植于双城土壤的文化种子,把川渝的雄浑厚重与江南的细腻灵动交织缠绕,共同编织着一场跨越地域与时间的艺术图谱。

四川美术学院,以其广为人知的年度毕业季品牌“开放的六月”蜚声艺坛,七月,我们将邀请川美师生作品行走至上海之根(浦江之首)—松江。YOUNG美术馆以“行走的七月”为名,开启馆校展览品牌合作的篇章。七月的热浪中,川渝的厚重与江南的灵动在此交融,共同探寻艺术在流动时空中的根系与新生。

上海YOUNG美术馆创始人 李群发言

YOUNG美术馆创始人李群向所有支持单位及来宾表达诚挚谢意。特别感谢四川美术学院在学术资源方面的支持,以及松江区政府、区文旅局的政策扶持。

李群重点介绍了"开放的六月"与"行走的七月"两大品牌活动的联动效应:"前者打开艺术之门,后者让艺术走进城市,共同构建艺术生态圈。"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平台。未来,美术馆将继续深化合作,打造更具活力的艺术空间,为城市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期待与社会各界携手,共创艺术新未来。

上海市松江区文旅局局长 金冬云发言

上海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金冬云局长谈及四川美术学院创建人之一雷圭元先生正是上海松江人。让松江和川美结下了跨越地域的缘分。从雷圭元先生倡导的“艺术为人生”,到现在对当代艺术的探索,川美用实际行动证明:好的艺术教育既滋养学生成长,也为当代艺术发展注入活力,积累社会文化力量。

今天的交流是个好开始。希望能以这份特殊的联系为纽带,让松江的人文资源和川美的艺术优势相互促进,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共同为文化建设、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派艺术馆馆长 李磊发言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代表、海派艺术馆馆长李磊馆长对展览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YOUNG美术馆在各方领导支持下形成的良好文化氛围,有效服务社会并提升区域文化品质。李馆长强调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松江当代文化发展离不开美术馆的重要贡献。他高度评价四川美术学院充满活力、既接地气又追求卓越的办学特色,赞扬该校教师"点燃自己、照亮学生"的奉献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与社会适应力。此次展览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动体现。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代表 钟飙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钟飙回顾了在川美34年的任教经历,提及川美“创作优先、青年优先”的学术氛围。他强调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剖析了社会文化中按年龄划分现象的本质,指出只有洞察趋势、将个体与自然规律相融的人,才能拥有超越年龄的“青春精神”。发言最后,他向四川美术学院和YOUNG美术馆表达了感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科与学术发展办公室、图文信息中心、《上海视觉》编辑部 范希嘉发言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科与学术发展办公室主任范希嘉代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会祝贺展览开幕。称赞四川美术学院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开放的六月”已成为全国知名艺术IP。高度评价了四川美术学院突出的艺术创作能力。认为此次“行走的七月”展览将川渝文化底蕴与江南文化灵动相结合,涵盖多种艺术媒介,展现了川美几代艺术家对生命、社会的思考,开启了丰富的多维度对话,也感谢YOUNG美术馆为在地高校和观众提供了学习与欣赏的机会。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 王朝刚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王朝刚代表川美向到场嘉宾致谢,指出此次“行走的七月”展览,是川美造型艺术学院携手YOUNG美术馆,由火爆出圈的“开放的六月”毕业展延伸而来,旨在探索西南美术与海派文化的交融。川美85年积淀深厚,孕育诸多艺术名作与名师大家。此次馆校合作,通过展览与互动,让艺术走近大众,展现教育成果。王朝刚表示,川美将朝着一流美院目标奋进,期待与YOUNG美术馆深化合作,为艺术发展注入新活力。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合影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木子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举报邮箱:931016373@qq.com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