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语·国庆系列评
祁语·国庆系列评一:“往上走”和“往下走”
在党的革命历史上,熊向晖同志是一位传奇人物,曾担任过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机要秘书。他的女儿熊蕾在回忆他时,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熊向晖陪着胡宗南和白崇禧从西安到延安去,碰上前面塌方了,于是他们就只带着司机和警卫,找到一户人家借宿。晚上,胡宗南跟白崇禧谈心 。胡宗南问:咱们和共产党斗,你觉得行吗?白崇禧说:国民党往上走,共产党往下走,上层人少,下层人多。这个故事听后令人感慨:连白崇禧都认识到赢得更多人的心是制胜的关键。
应该说,与国民党绝大多数人相比,白崇禧是很有眼光的,人称“小诸葛”。但白崇禧看到的是现象,那就是所谓下层人多而上层人少。共产党往下走,争取了更多人的心,因而共产党和国民党斗,共产党会占优势。
但这个现象背后是什么呢?是人心的向背。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白崇禧未必不懂得这个道理。其实历史上,不论唐太宗还是朱元璋,亦或是康熙、乾隆,恐怕都懂得这个道理。共产党人也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但这两者之间难道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在共产党人看来,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自己不过是老百姓的公仆。而在封建统治阶层乃至国民党的一些有识之士看来,自己是精英,是高高在老百姓之上的。这才是两者的差别。
这个差别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即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区别是一种根本性的区别。它关系到一个人、一个政党,是否真正看得起老百姓,把老百姓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历史的主人、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依靠力量;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利益还重,除了老百姓的利益而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如果懂得了这一点,那么,请主动选择往群众中走,就好像是鱼选择了水一样。鱼奔着水去,带着的是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喜悦的心态,一种真诚的心态。共产党人往下走,往群众中走,也应当是这样的心态。如果不是这样,“往下走”不过是在演戏作秀,或者一种暂时的忍耐。那么,这样的人即便站在群众中,与群众的心也是相隔万里的。
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心者治天下,得人心者安天下。往下走,往群众中走,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便在信息化的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网上群众路线不能代替线下的群众路线。前者靠手、后者靠脚,手脚并用,才能凝聚人心。
祁语·国庆系列评二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旧的政权灭亡了,新的政权胜利了,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就构成了历史。当新的政权建立之后,总少不了对那些为新政权建立而牺牲人们的祭奠和敬仰,缅怀他们的功绩,褒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事业。但把什么人作为崇敬的对象,却大有文章。
1949年9月30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前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定。当天下午,毛泽东率领全体代表完成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大事,就是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上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几个鎏金大字,也有毛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和碑文内容相呼应的,是纪念碑底座镶嵌的8幅浮雕,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这些浮雕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歌颂了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艺术地阐释了碑文的内容。
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有著名历史人物的领导和参与,仔细观察却找不到一个。原因何在?原来,毛主席曾明确要求,每幅浮雕人物的选取都要以表现人民群众为主,体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个真理,所以所有雕像都只雕刻基层官兵和群众,高级领导人不要刻在上面。这个理念让人耳目一新,细思不禁肃然起敬。
往事越千年。让我们看看封建时代是如何选取褒扬对象的。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为了表彰28位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为建立东汉政权建立功勋的将军,命人在南宫云台阁画了28将的像,称为云台二十八将。其中有太傅高密侯邓禹 ,太司马广平侯吴汉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执金吾雍奴侯冠恂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等人。
再看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也修建了一座凌烟阁。其中陈列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二十四功臣并非按照功劳大小排名,而是按照官职高低排名。其中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李靖、李世勣、尉迟敬德、秦琼等人。有人统计过,这其中正一品5人,从一品2人,正二品4人,从二品5人,正三品8人。
云台阁也好,凌烟阁也好,这些历史人物都非等闲之辈,都在斗争中作出过突出贡献,也都地位显赫,没有一个是平头百姓。不可否认,历史的功劳簿上有他们的功勋,但难道没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和百姓的贡献吗?
中国近代革命斗争中,有作出伟大贡献的无数革命家、领导者,也有成千上万普通战士和群众。但是,毛泽东同志把荣誉给了普通的基层指战员和群众。有比较才有鉴别。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背后的逻辑就是到底是谁创造了历史?历史上有过各种回答,是奴隶创造了历史,还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亦或是神创造了历史?答案不同,反映了世界观的不同。
当年在湘江边上、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面对苍茫大地,发出了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向着满广场的人民群众,向着全世界,喊出了“人民万岁”的时代口号!这就是答案,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如果你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就想想推出淮海战役胜利的滚滚车队吧!就想想胼手砥足用大锤钢钎开凿出人间天河红旗渠的林县人民吧!就想想面对武汉疫情逆行而上的千万解放军、白衣战士、志愿者、热心群众吧!
我们不否认伟大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相反特别看重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贡献。但更应该看到,当他们的努力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一致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属于人民的一部分的时候,他们才有呼风唤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恰恰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了人民,忘记了群众。忘记了,就意味着背叛,就意味着失败。
祁语·国庆系列评三
说起人民战争,很多人脑海里就涌现人山人海的战争画面。以为人民战争就是人海战术。现代信息革命的发展,也引发了空前的军事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武器装备水平,也改变了现代战争的形态。于是有人说,人民战争过时了。人民战争真的过时了吗?要判断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楚什么是人民战争。
首先,人民战争体现在战争的性质上。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痛苦。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贺新郎·读史》中曾写道:“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了维护人民利益而开展的战争,站在历史进步一边的战争,才是人民战争。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它们的代理人还会发动各种各样的非正义的战争。共产党人对于战争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因为怕没有意义,怕既不能制止战争,又不能消灭战争。对待战争的办法只能是用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战争,用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用人民的战争反对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
其次,人民战争的观点认为,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动员战争,必须依靠人民,才能进行战争。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最深厚伟力在于民众。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团结与融合,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最伟大力量。这既破除了认为战争的胜败掌握在少数杰出人物手里的精英主义的观点,也破除了武器制胜论等形而上学的观点。
第三,人民战争的具体战略和战术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活灵魂。因此,人民战争绝不能简单理解为人海战术,相反,我们反对一切乱撞乱碰的鲁莽家和鲁莽行为,而主张打巧仗,打神仙仗,打诸葛亮仗,主张按照军事斗争的规律去指导战争,赢得战争。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不仅没有过时,相反更显示其正确性和重要性。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是超限战,战争胜负是由敌对双方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地理和战争指导能力等诸因素决定的。而这种决定作用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群众来体现。只有为了人民的战争,赢得人民真心诚意支持的战争,才更有耐力,更能持久。
当然,把兵民作为胜利之本,并不意味着人民战争不重视武器装备。如果敌对双方的武器装备不在一个水平上,也很可能出现人多力不强的局面。比如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的血战,英法联军对清军的八里桥战斗,都因为武器存在先进和落后的巨大差别,导致掌握先进武器的少数人赢得对拿着落后武器的多数人的压倒性胜利。因此,人民战争必须重视物质的力量。不仅武器上要好,理念和打法也要先进,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坚信,正义的战争一定胜利,人民战争一定胜利。
祁语·国庆系列评四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批杰出人物被称为开国将领。人们崇敬他们,不仅因为他们功勋卓越,而且因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闪亮的精神风范。这其中就包括许世友和皮定均两位将军。
有一次,许世友将军到部队视察工作,发现两个白面馒头浮在泔水缸中。于是,他将馒头捞起来,用水冲洗后再用纸包好。过了两天,正好军区开大会。许世友同志在主席台上打开纸取出馒头,给大家说了这两个馒头的来历,然后当众一口一口吃掉。接着,许将军说:“我没有教育好士兵珍惜粮食,这是我的错,今后绝不允许再发生此类事情。”
无独有偶。皮定均将军也有过类似的故事。有一次,皮将军徒步去高炮某部视察,刚巧赶上战士们吃饺子,他也加入其中,其乐融融。后来他到厨房去看,发现喂猪的桶里有不少雪白的饺子皮。他当即命人将饺子皮倒出来,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煮熟。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咱们都是从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走来的,不能条件刚好,就去学着浪费。没有教育好你们,是我的责任,我检讨。”
两位老将军对待粮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和作风,也值得我们借鉴。一是他们都是遇到问题时先做自我批评。爱惜粮食,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连队战士不爱惜粮食,大手大脚,主要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但是两位将军都选择先检讨自己。我们常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如果司令“严于律己”,并一级一级落实下去,自然能带动战士“严于律己”。
二是他们都是率先垂范。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要求冲锋在前时,干部首先要冲锋在前;要求讲政治时,干部首先要讲政治;要求艰苦朴素时,干部首先要艰苦朴素;一切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要带头去做。要求战士珍惜粮食,两位将军就带头珍惜粮食。他们不是装装样子,而是一贯如此。因此,他们的做法就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
三是他们都和战士打成一片。官兵一致,军民一家,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也是我军强大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来源。许世友将军、皮定均将军,有事没事总往基层连队跑,往基层指战员中跑,在和大家亲切融洽的交往中,发扬了革命传统,树立了党员的光辉形象。
大道至简。两位老将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都很朴素,但其中深刻体现着群众路线的精髓。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仍然需要向老前辈们学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祁语·国庆系列评五
人们总是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呢?这里先讲一个驴驮盐的故事。
一头驴驮着两袋盐赶路,不小心跌进路旁的河里。天气很热,驴发现待在河水里很凉快,于是就在里面卧了一会儿,等它站起来以后,感到背上的袋子变轻了,感到很高兴。后来驴每次驮盐都照此办理,到了河边就故意跌一脚,每次起来后都感到轻松。于是,驴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只要跌到河水里,就会变轻松。有一次驴驮了一大摞棉花赶路,路过河边的时候,它又故意掉进河里,满心欢喜地等着享受轻松。不料想背上的担子竟然越来越重,以至于它根本站不起来,最后竟然被淹死在河里。
在这个例子当中,驴感到轻松的原因,本质上说是因为它驮的是盐。盐遇到河水就会融化,所以很容易让驴感到轻松。但驴没能看到这个本质,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来办事。因此,等它驮的物品换成是棉花的时候,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棉花浸泡在水里,重量不断增加,以至于驴子不能负担。
再说一个现实生产中的例子。北京有一个瓜农,种的瓜又大又甜,远近闻名,为此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参观访问。有细心的观察者发现,他在种瓜的时候,会在每一颗瓜苗边上放一块大石头。后来人们向他请教时才得知,由于石头的比热容比较小,白天会吸收很多热能,等到晚上气温降低了,又会把白天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使得他的西瓜秧夜间生长的温度比别人的要高一些,所以西瓜生长得会好些。在这个例子当中,同样涉及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在瓜秧子边放上一块大石头因而西瓜长得就好,这就是现象。而石头白天吸的热,晚上释放出来,从而保证了瓜秧获得更多的能量,这就是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形式,但形式本身还不等于本质。如果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错误地把现象当作本质,就很可能犯经验主义的错误。而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就是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有助于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种西瓜来说,如果明白了放石头的道理,就会采取多种举措来增加夜间西瓜的能量。 比如可以在温室大棚里种西瓜,或者用其他容易吸热的物质,都可以使西瓜获得更多的能量。
通常,人们往往首先从不同现象上来区别不同性质的东西。当然,现象相同的事物,本质也未必相同。比如同样是沸腾的水,在北京和在青藏高原上,温度却是不同的。两个人工作都很努力,但背后的动机可能并不一致。混淆现象和本质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由浅入深的认识、由表及里的研究,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祁语,前线特约评论员
编辑:燕一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