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国内 >

众家评论|林红的油画艺术

来源:华夏经典艺术网 编辑:haidong 时间:2021-07-27
导读: 马其顿的呼声 布面油画 200180cm 2018年 (作为展览海报背景) 很荣幸来到林红个展的现

  马其顿的呼声 布面油画 200×180cm 2018年

  (作为展览海报背景)

  很荣幸来到林红个展的现场。通过她的作品,我能感受到她对艺术的崇敬。从林红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她自己对艺术的思考,也感受到对当下绘画发展方向的启发。

  今天的绘画其实是处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文化现象。一般来说当代艺术重要的是观念,甚至重要的是新媒体、装置、行为等这样的艺术形式。绘画的意义又在哪里?当这个问题提出来的时候,从事绘画的艺术家就要重新寻求和历史不一样的道路,很容易会被新的观念、材料和形式所吸引。艺术家却往往会忘记艺术的本质是什么,先锋、前卫并不是艺术的全部,这只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找到艺术与生命的关联。为什么要谈到生命?因为对艺术的理解往往只是在文化范畴来理解,但文化只是一个表象而已,表象里面是生命。也就是说,你活成什么样子,你的思想和价值观是怎样的,你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

  一个艺术家想画出好的画,做出好的艺术,最重要是生命要更新。生命更新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其实不是说要摸着石头过河过好这一生,而是应该首先要知道我们生命的那个标准是什么,才知道怎样去做艺术?在这个问题上,它是一个自上而下启示的问题,自上而下的启示,其实在历史上很多人都这样做过,作为一个希望寻求生命道路的艺术家来说,就需要回到历史的本原,回望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者怎样来思考,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2018年以来,林红两次到达希腊去追寻2000年前那些伟大的思想者,重走这条生命道路,看到这条道路上的自然,山水、花卉、大海,还有在那里生活的人类,似乎还是当时的样子。林红从这些痕迹里面寻找生命的内涵,文明的内涵,而这些的具有绝对性的,来自启示,而不是自我思考就能想出来的。也就是说在这样的道路之中的绘画,给了她要画什么的信心。

  所以她的画里面不是简单风景画的审美,也不是简单花卉的审美,也不是在摹仿一个人物的形象,而是从这些自然、人物里面,她看到了生命道路的标杆是什么?自然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生活在一个当代世界,纵观历史来看,现在并不是历史最好的时期,这是我们的处境。这样的处境里面,我们要明白世界应该是怎样的?林红在这样的道路追寻中,她看到了自启示而来给我们的标杆。在仰望中对话,从对话中而来的启示信息,世间奥秘,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为什么又不是这样,她把这些都画出来了。

  表面上,她似乎是在写生,其实她的这些画是在回望2000年前世界的样子,她是在回望那个时候那些伟大的思想者讲述这个世界的奥秘,她把那种奥秘的景观在2000年后画出来了。也就是说,她在我们这个并不美好的世界里面画出了美好的样子应该是什么样子,让这些都呈现出来。当这些在展馆里面成为一个展览的时候,展览本身就成为人类生活的应然标准,应然的景观的样子。

  就好像在黑暗里面有了一束光,那这束光不仅仅是属于2000年前,还属于我们今天。我们都应该先知道什么是美好的,我们才知道怎样向那个美好的路上去走,去行,去思考。这是一条生命的希望之路,也是艺术道路。艺术家面对怎样的题材,怎样的内容,用怎么样的方式呈现,那是多元的自由,是个人的选择,但在艺术的本质、生命的本质上,我们要寻求根本。这是这个展览的意义。当然,绘画本身还要不断精进,但重要的是先要寻找到这条路在哪里?在这条路上,不要苛求自己达到最完美,首先要寻求的是我们是不是已经站在了这条路上。

  显然,林红已经站在这条路上!

  2021年7月13日

  采访于北京美门艺术馆

  备注:本文根据录音整理而成,经作者审校确定。

  郝青松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批评家

  马其顿的呼声2 布面油画 160×160cm 2020年

  生活的歌者——女画家林红

  七月,骄阳似火,北京进入盛夏,林红的油画又走进了美门。说是又一次是因为2017年岁末,在油画院美门艺术馆,林红在这里举办了她在北京的首场画展,在这次画展中我结识了林红,感觉得到她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三年下来她外表并无太多变化,依旧一头短发、长裙袭身,眼睛明亮。

  那次展览林红的作品也是非常多,作品中有很多作为游览者对异域风情所做的描绘,画了一些异域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尺寸都比较大。画面中虽然有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但是能感受到林红在描绘这些作品时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她的花卉和风景画,这些作品画的轻松,色彩热烈而又温馨,不仅愉悦,还有赞美。在众多的作品中,我特别喜欢她的一幅红色调的虞美人,虞美人如同一张张笑脸在路边绽开,在轻风中摇曳,充满喜悦之情,好似心绪得到了停歇。

  2019年,那次展览之后,林红来到了油画院系统学习油画。油画院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和特色,学员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艺术认知意识与绘画语言的表现能力方面获得长进,除了在写实绘画范围之内传承规律与法度,尤其注重提升学员的艺术审美水平,挖掘自己的内在精神与思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域和思维广度。在这样的氛围里,一年多下来,林红在上述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无论造型还是色彩及画面的掌控能力,较之2019年前完善了很多,今天展示的大部分作品是她的新作。

  如果说2017年对林红的印象还是一个初步的,那么现在对林红的认识就相对全面和愈加的立体。她思维很活跃,突发奇想而不囿于法度,为了突出作品感受而往往打破常规,运用不同的绘画因素组织画面,构图上她会抓住最主要的部分,这一点从她的人物作品体现的更多。

  女画家多感性,她亦如此,但她的画面不仅只有怡情与浪漫,还有纷扬与热烈、愿望与信念,面对丰富的自然她总不会无动于衷,对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爱,想画的画一定要画出来,想抒发的一定要抒发出来,试举三例:今年五月在碛口,她特别想画奔腾的黄河和壮美的黄土高原,有一天风很大,她选了一个很大的画幅,风吹画面时常抖动,不好控制,在这样的情形下她还是如愿在风中将这幅作品画完;五一节期间的碛口,游人如梭,她端坐在熙攘的街道上自顾自地画她自己采摘的瓶花;阳光下她画了一片枣林,这是一幅很难处理的画面,枣树的叶子尚未丰满枝杈的生长很凌乱,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高度的专注力才能画出树林的层次,林红画的很投入,最后画面组织得井井有条。在绘画状态上,她不计成本、不惜体力,这一点又不完全像是一个女画家。

  林红不但爱画画,也爱听音乐,很会唱歌,她经常在朋友圈里边发一些好听的歌曲,曾经有一首《希望之歌》,虽不知内容,旋律极其优美,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感受。作为画家,她用饱蘸爱的色彩描绘缤纷世界,用作品礼赞美好生活,歌唱这神奇瑰丽的生命,因为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希望。

  2021年6月

  于写生途中•邢台太行山

  孙文刚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

  天空之城梅黛奥拉 布面油画 200×180cm 2018年

  林红绘画的使命

  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是坚定不移的,他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本身,而是用这样的行为加以确认和彰显信念的力量。那么这就是一个虔诚的人,这就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林红就是这样一个人。

  林红是一个勤奋的女画家,他的油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她在用作品传递着她内心的敬仰,她绘画中的人物、静物、风景都在表达着同一主题。她的绘画每一幅画都像一个台阶,每一幅画也像一个脚印,她在用作品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诉求。她的油画不是作品,而是内心地恳求的形式。她持续不断地表现着,似乎内心有一个声音不断地在追逐着,画出来,画出来,画出来。荣光是透过你的画面显现的。虽然,在她的画面中,绘画语言还需锤炼,绘画形式还需锻造,但是她对信仰的执着和对艺术的虔诚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她在绘画语言上的稚嫩。其实,艺术最终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朴素的真心才是艺术的基石。

  林红从马其顿的丘陵画到耶路撒冷的老墙,从太行山中画到黄河岸边。画面记录着一个孜孜以求的灵魂不断提升自我的渴求。

  人生三命,“天命”“实命”“使命”。所谓“天命”是人无法选择出生与环境,这是上天注定的。所谓“实命”就是人实际的时时刻刻度过的每一天。这是人的个性与机遇决定的。所谓“使命”就是肩负天命与实命的身体中,却有种坚定不移地意志不断地一往无前的负重前行。因为,这个生命中的灵魂相信他的生命意义就是完成使命。这是由文化与信仰决定的。

  而林红正是用她的绘画作品,一幅幅地完成着她的使命。惟其如此,她的生命意义,也就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得以彰显。

  2021年6月

  徐小东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

  提比哩亚海边 布面油画 160×160cm 2020年

  林红在油画院研修,我曾带过他们素描课,虽然了解不多,但对她的执迷和信念所感动。我总认为画好油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锤炼造型和油画的语言之外,还要有坚实的信念,这信念来自于强大的精神力量,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看得出,林红的这股力量是强大的。她总有在画面上不停的倾诉和表达的愿望,这来自于她在旅行生活中的感悟。相信她的执着和坚毅能够在今后的绘画上面得到更好的进步和释放。

  2021年6月24日

  李晓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圣托里尼 布面油画 180×160cm 2018年

  艺术乃精神与情感通过语言技艺的迹化,即道与器的契合,而契合的甜蜜点则是从艺者一生探寻追求的。

  现下的从艺者多重实利,而轻高远,活着已属不易,不躺平而仰望者确应高扬称颂。林红要做展览,要我说点什么,我乐于夸人,但从不违心,看过林红的画,客观的讲有别于一般年轻画家的作品,仔细品读动人之处,在于她精神的驻足、灵魂的归宿、情感的可信、绘画语言的可变。林红是一位虔诚有信念的人,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两种感召,一是来自宗教的信仰,二是来自艺术的力量,二者之间形成的合力通过她在生命体验感知的过程中,升成了她艺术表现的主题,生活经历中鲜活的境象化做了她绘画的题材。她常年处在激动之中,全身心投入到精神的仰慕同艺术的追寻中,用绘画燃烧自己,用形色表达自己内心,欢愉的焦灼,不满的满足着。她为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的驱使忘我的创作,同时又为未能用更高妙的艺术技巧而达到期许的艺术效果而困顿,一来二去,循环往复,有了她今天呈现给大家的样子。她的艺术精神上是真诚的,情感是真挚的,艺术上是质朴的,在艺术语言上她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还有生涩和不足,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从人的意义上构建的人文情怀与精神诉求的价值,而这恰恰是被淡化看轻的悲哀!在今后的日子里,祝愿林红保持调性和姿态,在生命的旅途里绘就属于自己画卷!

  预祝展览顺利!

  2021年6月

  石良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画家

  ​加帕多家 布面油画 160×160cm 2019年

  灵性启蒙与Ta者拯救——林红的蒙恩之旅

  2018年以来,林红远涉马其顿、雅典、哥林多、圣托里尼、梅黛奥拉、拔摩海岛以及土耳其特罗亚、加帕多家等地写生创作,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异域世界。

  林红的艺术以“天空之城”为根基,但其不同于中世纪艺术的圣像描绘,也不局限于文艺复兴艺术对两希文明的图像再现,而是以“天空之城”观照“地上之城”,关注视觉艺术形而上的Ta者拯救,艺术语言熔铸为超验的灵性呼唤。在视觉观看之外,我们仿佛听到了马其顿的呼声、灵魂深处的哭泣、死亡边缘的呼吸……

  艺术创作总是会回到何为自由的话题,当下会关联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别,这几乎是思想界最前沿的问题,也与世界的命运生死攸关。问题可以回溯到两希文明的差异,因自由得真理,还是因真理得自由?思想史的两个谱系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继续分别开来,但是因为之后人文主义的光芒过于耀眼,以至于遮蔽了加尔文反对偶像崇拜对于艺术史的积极意义。人的自由意志不容否认,可是问题在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几乎是一切现代性激进废墟和后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即使现当代艺术史的书写就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之上。另一种保守秩序的自由观显然被刻意忽视了,当加尔文反对偶像崇拜的时候,并没有反对艺术,更没有否定自由意志,他反对的是,人不要把自己当作偶像。即是说,人不要把自由意志当作偶像。因为,真正的自由需要秩序的规约和祝福,现当代艺术史还有另外一种因真理得自由的视角。

  我时常反思,为什么极力贬斥写实绘画为庸俗艺术的格林伯格却盛赞马奈的现实主义绘画开辟了现代主义的精英艺术之路?为什么描摹精细的“超写实油画”被视为毫无意义的照片画,而意大利罗明坚携入中国的“笔致精细的彩绘圣像画”却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对此,林红的作品给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2021年6月26日

  撰写于北京寓所

  备注:本文为节选

  井中月 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美术批评家


责任编辑:haidong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Www.AdminBuy.Cn 华夏经典艺术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郑重声明:本网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拒绝一切商业性质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QQ:94904289 津ICP备18001537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