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港个展——阵列:从泥土到水泥
阵列———从泥土到水泥
出品人:徐东 栗小农
学术主持:隋建国
策展人:易英
执行策展:李裕君、李征
开幕式:2021年5月10日下午4:00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9日-5月23日
主办机构:朗空美术馆、无寻美术馆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朗空美术馆
前面说几句 这个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专题。专题之间的联系是隐秘的,内在的。人是基本的出发点,不是人的形象,而是人的生存。人是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界,也就被偶然地规定了它的生存条件,生命的力量就显现在对这些规定的必然的突破。刘海港进行了一个巨大的工程,以渺小的个人对抗不可逆的人类的命运。这也是一个偶然的结点,个人命运与人类命运的交汇。泥土是一个综合性的暗喻,它既是生命和身份,也是生命存在的象征。泥土一旦离开自身的依附,也就异化为敌对它的力量。水泥产生于泥土,水泥的产物构筑了人造的景观,水泥的丛林。人的艰辛就在于构造了一个囚禁自己的牢笼。水的寓意也在这儿,我们在尽情地享受矿泉水文明的时候,却在肆意地污染我们的江河。人类总是在不停地突破,总想永远地征服自然,并将自己的本质烙印于自然。但面对着人造的自然,我们不知是本质溢出了对象,还是本质无处可寻。刘海港没有回答这些问题,他只是提出了问题。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是身体力行,征服伴随着苦难,征服自然变成了战胜苦难。如果是永无止境的循环,就只有诉诸精神的超脱了。
——易英
刘海港本科学的是建筑,他博士论文写的是英国的高尔夫草,在18世纪作为文明与乡愁的象征,成为美国新大陆房屋周边的光景;到二十世纪末又作为先进发达景观的必配,在中国的新老城市郊外种植,然后被铺在几乎所有城市中每一个新建社区的绿地上。刘海港近些年的创作视野中,映现的是与广漠的中国土地上不停地铺展开的高速路相关的景象。展览现场我们会看到泥土和混凝土块的形象,成片的停车锥和隔离墩,以及高速路巨大桥墩的变体。他作品所营造的场景,看上去密集而又广大,这些形式与符号,与高尔夫草一样,指向高速发展中的中国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场。
——隋建国2021年4月28日
艺术家简历
刘海港 1977年5月12日出生于山东博兴,自小随父亲学习木工,曾做过建筑工人。1998年毕业于山东省轻工美术学校陶瓷专业;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2016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雕塑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