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壶 · 壶画” 名家邀请展开展
2021 年1月30日上午10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展览——‘画壶·壶画’名家邀请展”在桂林市花桥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桂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桂林市花桥美术馆承办,共展出十三位艺术家携手创作的紫砂作品70余件、书画作品20余幅,展览将展至3月3日。
嘉宾合影
被美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宜兴紫砂壶,是陶都宜兴独有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种,造型多变,格调高雅,工艺精湛,实用功能卓绝。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作为桂林市花桥美术馆牛年开春之展,此次展览以“画壶‘福’·壶‘福’画”为主题,为广大观众奉上蕴含着“吉祥如意”、“福寿康宁”等美好祝福的文化大餐。
参展艺术家罗敏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参展艺术家许小权(许煜红)女士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策展人黄啸伟先生接受媒体采访
画中万象定乾坤,壶中日月争朝夕。中国书画和紫砂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老百姓崇尚与传承的祥瑞文化的代表。在这个展览中,有宜兴紫砂艺术家许小权(许煜红)女士的精品力作,还有张复兴、戴延兴、徐家珏、肖舜之、陈履生、白晓军、刘新、孙蒋涛、罗敏、张贤、韦广寿、姚震西等十二位艺术家围绕许小权作品进行的再次创作。这些书画家所面对的是紫砂壶硬质的表面和有限的空间,是完全不同于他们平时在纸上的写画,因此,呈现出来的语言、个性、风格都会有所不同。这些作品不仅能让大家看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紫砂艺术,还能在另外一种载体上面看到书画家在另一方面的才情勃发。
桂林市花桥美术馆馆长邱丽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借用这匠心逐梦的新年壶‘福’向祖国表白:画壶迎福,企盼祖国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画壶庆春,中华盛世,同奏建党百年华诞赞歌。”(通讯员:吴慕云)
文人书画与宜兴紫砂
被美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宜兴紫砂壶,是陶都宜兴独有的特种工艺美术品种。不仅造型多变,格调高雅,工艺精湛,实用功能卓绝,还由于自明代以来历代文人书画家的积极参与,与制壶艺人密切合作,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含量。开创了“字画随壶传,壶随字画贵”的风范,成为文房雅玩中的珍品,收藏家们竞相猎取的宝贝。
宜兴紫砂壶在明代中叶的兴起除了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风尚的改变是最直接的原因外,文人们的参与和提倡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据史料《阳羡茗壶系》及《阳羡名陶录》记载,紫砂始祖是金沙寺僧及供春,金沙寺僧是得道高僧,文化底蕴不可估量,供春虽是伴随主人吴仕读书寺中的书僮,也是整天浸润于书房雅致氛围中的聪慧之人。在紫砂壶艺之后的发展中,文人们在茶道上的主张一直影响着壶艺的风格形成。而文人们直接介入紫砂壶艺的标志是在茶壶上题诗刻画。
在紫砂壶上刻字可追溯到明代中叶,当时均是制壶艺人为了署名落款而在壶的底部或壶盖内侧刻上作者名号、制作年代。到时大彬、陈鸣远等大师制壶时,由于他们经常与文人们一起切磋茶道及壶艺,除了在壶的形制及大小高矮上更适宜泡茶外,也在壶底或器腹上择刻一些简洁的诗文词句。如:1987年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明崇祯十五年杨如桂墓出土的腰圆形提粱壶腹部刻“吟竹奍浩然 大彬”字样。南京博物院藏陈鸣远制南瓜壶壶腹部,刻有“仿得东陵式 盛来雪乳香 鸣远”十字。据史料记载,时大彬等人开始还是请文人落墨,再用竹刀刻之,之后就自己直接在壶上落刀,并追求书法及镌刻趣味。真正将书法篆刻作为紫砂壶艺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并对此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清嘉庆道光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字曼生)。陈曼生出任宜兴邻县溧阳县宰时,公务之余致力于紫砂壶艺的研究,亲自设计了不同名称的壶型并适配上面装饰的词句,交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制作壶坯,然后再与他的文友题写作画,刻画到泥坯上,冶文学、书法、绘画、篆刻与工艺于一炉,这就是被茶艺文物界所称的“曼生壶”。据闻当代海内外古玩艺术品市场上,“曼生壶”的价格可与黄金等量比值。
陈曼生及其幕僚是一群博学多才的书画家、金石家,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及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们设计的壶式及篆刻的壶铭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与极高的美学成就和文学价值。曼生壶造型简洁凝重,绝大部分是几何形造型。因为设计者本人就是使用者,他们对于茶壶的容量大小、高矮尺度、壶嘴把配置自有一番讲究。为了便于题刻壶铭,壶体造型简洁,有较大的可供刻画装饰的面,没有多余的转折及线条装饰。从曼生壶壶型及壶铭的整体设计构思中,时时可见文人的巧思和雅趣,增加了文学意蕴及回味性。如月缺月圆本是自然景观中常见的现象,曼生设计成“却月壶”,并镌刻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奉劝人们为人处世一定要谦虚。以汉代“延年瓦当”为壶形,其铭曰“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则是要人们凡事不要求全责备。曼生壶铭每款都经过精心构思反复推敲,除了显示文人们的机智巧思和人生哲学及安身立命的一些主张外,还具有切茶、切水、切壶形的特点,是中国茶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如:
井栏壶壶铭:“井奍不穷,是以知汲古之功”。切壶形切水。
钿合壶壶铭:“钿合丁宁,改注茶经”。切茶切壶形。
陈曼生之后,又有瞿应绍、邓奎、朱石梅等一批文人热衷于紫砂壶铭刻画。明清文人参与紫砂壶艺的创作设计,使紫砂壶充满文人的雅趣,将普通的实用品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具备了陶冶性灵、启迪思想、提高文学艺术修养的丰富内涵。
近现代书画家中,也不乏喜爱宜兴紫砂艺术之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画家唐云及南京画家亚明。
唐云先生可说是紫砂“曼生壶”迷,他的画室被题为“八壶精舍”就是因他收藏了八件“曼生壶”。亚明先生早在1960年代初就积极参与宜兴紫砂壶艺的创新活动,曾与著名艺人王寅春合作,王寅春制作的“亚明方壶”即是由亚明设计。1988年亚明建议:联络全国书画名家50余人与宜兴制壶高手合作,共创当代紫砂史上的辉煌。他的倡议得到了宜兴紫砂厂领导、紫砂艺人及广大书画家的热烈响应。当时参与此事的书画名家有吴作人、关山月、陈大羽、程十发、林散之、启功、宋文治、魏紫熙、亚明、尹瘦石、朱屺瞻、徐纯原、冯其庸、黄胄等50余人。几乎当时紫砂所有大师、名人、高工约80余人参与此盛事。历时近一年,在各方面的努力及积极配合下,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制壶180余款,其中不少为当代稀有逸品、神品与妙品。这批紫砂艺术作品曾由叶荣枝先生编篡成《紫壶黛墨》一书,1991年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些当代紫砂书画壶艺作品曾先后在香港及台湾展出,产生了轰动效应。
现代书画名家更是层出不穷,我曾于2011年与徐家珏、罗敏、韦广寿、韦丹意、周松、阳光、秦晖等艺术家合作多件作品并在桂林美术馆展出。时过十年后又有幸与陈履生、张复兴、戴延兴、孙蒋涛、徐家珏、肖舜之、白晓军、刘新、张贤、罗敏、姚震西、韦广寿十二位艺术家再次合作,这些作品在此次桂林市花桥美术馆“画壶·壶画”展览中展出,能让大家在另外一种载体上面看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
由于疫情影响,在这次展览作品的筹备和创作过程中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上述艺术家秉承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坚持完成了艺术创作,使得此次展览能够顺利进行。在此,我深受感动也深表感谢!
许小权
2021年1月19日
展览现场
展厅现场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在“\templets\demo\comments.htm”原来的内容全部删除,插入第三方评论代码,如果不需要评论功能,删除comments.html里面的内容即可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